高书记请吃饭后的荣昌:当事餐馆被预订满,墙上挂店老板和书记合照
7月,重庆荣昌已步入炎热,太阳烘烤大地,冒出腾腾热气。同样“热”的,还有路边一家不太起眼的饭店。
临近夜间饭点,店内仅有的7张餐桌已全被预订完,连第二天的午餐也订出去3桌。为节省顾客的等待时间,老板一般在预约时就和顾客确定好菜单和上菜时间,“我每天早上9点钟就开始炒菜,忙不过来。”
几日前,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一行人来到这家餐馆就餐。当天,他主动提出买单请客吃饭,并发出“带头消费,拉动内需”倡议。最终,这顿饭减去商家抹零的8元,两桌人花费1100元。
据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,对于这场“请客吃饭”,高洪波公开表示,“有消费能力的人,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要带头消费、带动消费、带领消费。如果我们都不支出,小摊小贩就更没有收入,亲情靠走动,健康靠运动,经济靠流动。”
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网络上“出圈”。早在今年1月6日的荣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,高洪波就发表干部要“带头消费、带动消费、带领消费”的言论,号召干部春节买新衣,周末下馆子。他本人还开通短视频账号,直播晨跑、去菜市场调研,和网红一同宣传荣昌。
“亲民”“接地气”“实干”,这是多位本地居民对他发出的评价。今年五一,荣昌游客数据相比往年几近翻倍。2个月过去,大多荣昌人回忆起五一,仍是一脸难以置信,“路堵到根本走不动”。一位本地居民表示,“他确实是把荣昌营销出去了。”
高洪波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,“要想办法把网络流量变成线下的经济发展增量”。暑假伊始,这里的百姓期待着能有更多人走进荣昌。
高洪波。 图/中国三农发布
【1】真正的“亲民”
下午5时许,一位来客推开饭馆的玻璃门,老板赶忙上前招呼,略带歉意地告诉对方店中的位置已订满。熟客调侃打趣道:“你们也是成了网红店咯”,一位早早预订上座位的阿姨也笑着随声应和,“就是”。
几天前,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、营销专家华红兵等人来这间小饭馆内就餐。高书记自掏腰包请同行人吃饭,“打卡荣昌的小店美食,大餐厅不去。”随后,他参观了后厨的环境,并告诉餐馆老板,“就要支持你们,我们来打卡以后希望你们生意好起来,我们也相信我们打卡以后你们生意会好起来,你可以把我照片放在这里。”随后,他预先付款2000元。
展开全文
在饭桌上,高洪波强调,“只要保证不公款消费,在周末带着家人下个馆子,吃吃我们荣昌的美食,来拉动一下内需。”根据账单,两张圆桌共计消费1108元,商家抹零8元,退还多余的900元。据红星新闻,多位参与就餐的企业家表示,这顿饭人均消费50元左右,属于荣昌的正常消费水平。
此前,新华社发表公开文章称,整治违规吃喝的核心是“违规”,而不是吃喝本身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“禁酒令”,其核心始终是规范公务行为、严明纪律红线,而非一刀切阻绝正常人际交往。整治违规吃喝同进行正常消费、促进市场繁荣并行不悖,要注重治理的方式方法,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,不得影响餐饮行业正常经营和群众正常消费,不得违背政策搞一刀切、层层加码。
7月2日,九派新闻在这间饭馆看到,墙上已经挂上店老板和高书记的合照,一行人笑得很开心。这是一家夫妻经营的小店,面积不大,只有一层就餐区,刚好容纳2张小桌,5张圆桌。小店里即使只坐一半人,也会显得有些吵。
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,当晚店里的座位已经全部被预订满。老板称,店子只营业到晚上八九点,后续来的客人,他通常会婉拒,建议客人改天再来,“天气这么热,我不能让客人坐外面,但是店里确实坐不下了。”
高洪波就餐的位置就在店内,没有实体遮挡,只有一个镂空的围栏。店门处悬挂一个小黑板,手写菜品和价格。“爽口芥蓝18元”“葱香腰花48元”,遇到外地游客,老板会热心上前推荐几道本地特色菜。
菜的分量称得上大,老板一般会建议两人就点2个菜。一位食客独自来就餐,点了两个菜后还想加菜,老板娘反复劝说,“分量很大,真的吃不完的。”
老板坦言,店子的生意确实比以前更好了,“我们也是蹭了他的流量。”但对于这份火爆,老板始终保持着清醒。有人劝他搞搞宣传,扩充门面,接待更多的客人,但夫妻二人摆摆头,“我的店就这么大,人多了也接待不过来,细水长流吧。”
老板回忆,当时一同来的人里,还有工作人员在直播,他叮嘱别人不要拍到自己的店头。和书记的合影也没有露出自己的店铺名,但仍有细心的食客通过蛛丝马迹搜寻而来。
更多的关注来自手机屏幕的另一侧,其中不乏猜测和质疑。有人怀疑他们是书记的亲友,老板自嘲道,“我们就是平头老百姓,不是什么亲戚。我认识他,他不认识我哦。”
还有人对高洪波预付的2000元表示质疑。老板娘解释,在荣昌当地,这是请客的一种习俗,主要是为了避免有客人抢单,“我们重庆人就是这样耿直,请客先买单,多退少补。”
其实,在荣昌像这样被高洪波公开打卡过的店铺不止这一家。例如当地特色美食铺盖面,他就打卡过好几家。其中一位铺盖面的老板介绍,自己是荣昌人,此前一直在重庆市区开铺盖面馆,这次他响应书记号召,回乡开店,“高书记来我们这吃了一碗铺盖面,他来之后,有很多外地游客都来我店里。”
“哪怕是去菜市场买个菜,路边吃个早饭,都有可能碰到他,他跑完步有时候也会去看看。”多位本地居民表示,“他做到了真正的‘亲民’”。
店老板在墙上悬挂和高书记合照。 图/九派新闻 杨臻
【2】“网红”荣昌
或许是经过五一假期的“洗礼”,荣昌人向外地游客介绍城市极为熟练。司机们热情地推荐着当地景点,沿街顺手就能指出几家在当地有口碑的餐馆。
以夏布小镇为例,多位本地居民表示,虽然目前客流量比不上五一假期,但仍是热门景点。不仅外地游客,很多本地人也会在夜里凉快时来凑凑热闹,“比之前人多多了”。
鹅,是荣昌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。大街小巷有许多“卤鹅”店,马路边的绿化带中也有白鹅的装饰。夏布小镇也不例外。入口两侧,卖卤鹅的摊位占大多数,有摊位打出“荣昌卤鹅走向世界”的口号,并附上“卤鹅哥”林江和美国网红“甲亢哥”的直播截图,硕大的图样,在一众卤鹅摊中极为显眼。
也有更醒目的。两人的合影,被做成彩绘喷在墙上,墙上挂着商家招牌写着“江哥特产馆”。记者到达时,有一家老小正在这座墙前留影。红色条幅挂满了其余几面外墙,庆祝开业的花篮也堆满外展台,这些大多来自当地的各个商家,他们送出了相同的祝愿——江哥把荣昌卤鹅推向全世界。
荣昌本地网红“卤鹅哥”和美国网红“甲亢哥”彩绘合影。 图/九派新闻 杨臻
通过直播镜头,网红“江哥”把荣昌卤鹅带向全国观众。如今,荣昌的其他商家,也都陆续加入电商直播行列。九派新闻注意到,一间卤鹅店门口,坐着三位主播,一人面前1至2台手机,镜头对准店铺,口播推广商家美食。
据《南方都市报》,当地多位公职人员表示,荣昌一向重视网红经济,此前就曾举办“运营主播特训营”“网红主播培训班”,培养网红达人,利用网红经济。高洪波也曾表态,领导干部不能天天坐在办公室、对民间自发力量无动于衷,不能让热心宣传家乡的好网红成为“负翁”。
这份开放与包容也吸引了外省的网红。同日,在荣昌另一处景点万灵古镇,一位来自湖南的唱跳网红正和他的团队成员在进行直播,现场围观的群众将场地四周围个水泄不通。这名网红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近790余万粉丝,6月3日,他发布一条和高洪波的共创视频,称自己被高书记授予“荣昌文旅推荐官”。
当晚,高洪波来到直播现场,并演唱了几句歌曲,直播间内在线观看人数瞬时上涨,冲破10万+。不论是表演舞台,还是观众席,都人声鼎沸。
【3】“高峰肯定要过去”
伴随着流量接踵而来的,还有争议。
支持点赞的声音占多数,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过于高调,“是不是作秀?”但很快就有网友打抱不平,“身正不怕影子斜,高书记这是接地气,没架子。”也有人并不看好荣昌的长期发展,认为其不过是“靠网红博眼球出位,走不长远”。
“很多(人)认为网红‘来得快,去得快’,从近几年火爆出圈的几个城市来看,现在仍然保持很高的流量,只不过最高峰肯定要过去,不可能一直顶到上面。”近日,高洪波表示,他认为荣昌区有网红城市的一些基础条件,因为荣昌有历史,是非遗体验之城、美食休闲之城和运动健康之城。
工作日晚上7时许,夏布小镇已是人潮涌动。 图/九派新闻 孙沁怡
九派新闻注意到,自荣昌出圈以来,当地做出多个动作接住流量。4月11日,高洪波就公开宣布,节假日荣昌区所有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及公共市政停车场,全部免费,“停不下了,游客来了,马路边也可以停,不罚款,做好服务。”
五一假期,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对外开放。目前,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中午仍对外开放,欢迎游客和当地市民前来用餐。
据荣昌文旅,五一假期,荣昌区共接待游客234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68.2%。荣昌卤鹅销售量290150只,同比增长752.53%,某短视频平台团购订单量同比飙升53倍。谈论起五一,本地居民的神情和言辞都极为相似,“人太多了,路上全都是游客。”
“‘野路子’基本干不动了。”景点一位文创摊主说到,2个月时间过去,当初一些和她同品类的摊贩已不见踪影。但在她看来,这只是流量快速扩张下,市场的优胜劣汰,并不足以为奇,“我们家的商品都是自己设计原创的,可能他们的商品没有我们这么精致,所以销量也不太好,慢慢就没卖了。”
摊主介绍,自己是荣昌本地人,看到荣昌走红后,便赶紧和朋友支起小摊,卖的产品主要是围绕荣昌本地特色设计的明信片、冰箱贴。她们还开通了网络账号,设计了多种打卡章供游客选用。
“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”,她说,“我和同伴加急赶制了这些周边,赶在五一假期,成功开始第一批售卖。从五一到现在,我们已经做了两个月。荣昌本来不是旅游目的地,起初也没有文创周边产品,我做的时候想,不要只做卤鹅,我想把家里的东西都推荐出去。”
谈及未来,这位90后摊主充满期待,“现在的人流量比往年好很多,马上就是暑假了,希望会有新一波游客来。”
九派新闻记者 杨臻 实习记者 孙沁怡 重庆荣昌报道
编辑 任卓 肖洁
【爆料】请联系记者微信:linghaojizhe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评论